Thursday, December 3, 2009

周美芬:保留1%殘障公僕空缺填不完

國際殘障人士日
中国报 http://www.chinapress.com.my/content_new.asp?dt=2009-12-03&sec=mas&art=1203mc67.txt

(吉隆坡2日訊)婦女、家庭及社會發展部副部長拿汀巴杜卡周美芬指出,大多數的政府部門,仍無法填補保留給殘障人士的1%公務員職位空缺。

她說,雖然政府規定保留1%公務員職位,給國內殘障人士,但據她所知,除了婦女社會部以外,仍有大多數部門保留給殘障人士的空職,還有待填補。

“我們必須承認這一點,世俗眼光對殘障人士帶有一種排斥及歧視,明明他們有足夠資格胜任的工作,但人們就選擇不相信他們。”

周美芬配合12月3日的國際殘障人士日,接受《中國報》訪問時這么說。

她說,婦女社會部與人力資源部合作,盡量為殘障人士配對適合他們的工作,除了政府部門以外,也提供私人界職位,甚至鼓勵做生意。

“我們不可能強制要求私人界,仿傚政府機構提供職位予殘障人士,我們只能扮演鼓勵他們的角色。”

新建築公共場所須設無障礙設備
教育國民愛護及尊重殘障人士,其實最重要的還是從執法及教育著手,凡是新的建築物或公共場所,都必須設有無障礙設備。

周美芬說,一些舊建築物在裝修時,也可順道安置無障礙建設,以方便一些經常出入的殘障人士;惟公眾缺乏此類教育,很多建築物至今還是沒有相關設施。

她舉例,齋戒月期間,許多小販在十五碑的導盲線上做生意,導致在那里上班及上學的失明人士,失去方向感,頻頻跌倒。

“這些小販也許可在那段時期賺得多,但竟然是失明者最痛苦的時期。”

接觸社會‧學習獨立家人不可過份保護
周美芬指出,愛子心切的父母,得知自己的孩子有殘缺后,一般上都選擇關在家里,不懂得讓孩子接觸社會,不但可讓社會了解他們的需求,也可讓孩子學習獨立。

“一些患有唐氏綜合症或學習障礙的兒童,由于家人過于保護或不願意接受現實,導致這些兒童錯失最好的教育機會。”

“我曾在漁村看到一名手腳萎縮的殘障人士,雖然雙手不方便,但依然幫人剝蝦賺錢,賺取每月200令吉微薪。”

周美芬指出,福利局每月提供150令吉,給沒工作及無人照顧的老人;另外,每月提供300令吉,充作殘障人士的工作津貼,惟申請者月入須在1200令吉以下。

“我們的宗旨是鼓勵殘障人士工作,就算賺得少,也不是問題,最重要讓他們感覺自己有所作為的,學習獨立自主。”

乞丐收入比打工族多大馬人同情心氾濫
大馬人的同情心氾濫,往往把錢捐給看來較貧窮的福利中心;惟一些中心外表看來寒酸,其實真相的背后,是管理人不善用款項。

周美芬說,懂得打理的中心則會善用款項,把中心上下的人都照顧妥當,讓外人誤以為他們很富有,但不表示不需要撥款。

她強調,婦女社會部不排除某些人將殘障福利中心,當成私人生意,國人要懂得分辨真偽。

“偶爾會在小販中心遇到一些要求我捐款的人,我一定會要他們出示婦女社會部及警方准證。”
針對乞丐集團問題時,她說,我國的法令是秉持著“拯救”及幫助他們的精神,導致無法瓦解乞丐集團。

“據知,一名乞丐收入比打工族還多,難怪我們再‘拯救’他們后,隔天他們仍會逃走,再度重操舊業。”

全國逾26萬人登記殘障者最想要尊重
截至今年11月,國內共有26萬7513名殘障人士,已向婦女社會部登記。

周美芬披露,當局撥給殘障人士的款項比其他組別多,殘障人士群體是最受照顧的弱勢團體之一。”

她也認為,Orang Kurang Upaya(OKU)更恰當的說法是:Orang Kelainan Upaya。

“殘障人士往往有過人的才華,許多在工廠工作的聾啞人士,工作效率比一般人好,由于無法說話,將所有心思都放在工作。”

“最近不是很流行激勵課程嗎?他們就是最好講師,例如已逝世的杏林子,從他們身上可看到頑固的生命力,堅持及生命勇敢搏鬥的精神。”

此外,周美芬重申,誰也不能剝奪殘障人士隱私權、教育、醫療及工作的權利,這是不爭的事實。

“殘障人士最想得到的,不是社會同情心,而是尊重;需要的不是錢財上的憐憫,而是一點尊重,以重建他們心中的尊嚴。”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