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December 16, 2013

《马华需要的是方向与坚持》


星洲日报 2013年12月14日《允执厥中》第八篇

505后的马华党选并没有因为马华处在有史以来最低潮的时刻而比过去平静,总会长职至今出现了三角战,加上蠢蠢欲动的丹斯里李金友,出现四角对垒的情况并非不可能,加上目前已宣布,随时可能由八名增加到十名的副总会长人选和预料至少会有八十人角逐的廿五个中委职,竞选气氛炙热几达前所未有。从正面看待这种热闹的情况,显见马华党员并未因为大选的惨败而放弃马华,反而争相欲为马华的改革与重建贡献力量者多。
 
然而,党选固然激烈,党选后如何重振马华的挑战却不容小觑,其挑战之严峻非以往任何时候可比拟。原因是505大选后的多个政治板块出现了重组与移动,包括,马华的华裔支持率跌破30%至平均只有约18%;华人选票首度出现了全国不分城乡、年龄与社会阶层一致投选民联的情况,过去非常注重和候选人的互动与感情,同时对提供良好基层服务者投桃报李的华裔乡区选民的投票心态已出现了转向;在国阵赢得的133席中,东马占了47(35.34%),加上马华不入阁的情况下,总数56名政府部长的现任内阁中,东马议员占了20名,即12名部长(总数30)8名副部长(总数26)相等于35.71%。许多对马来西亚半岛人民而言相对陌生的面孔突然出现在内阁里,其中以掌管向由马华部长管理了数十年的华人新村事务,来自沙巴的城市和谐、房屋与地方政府部长拿督斯里阿都拉曼达兰的例子最为明显。东马政治人物在马来西亚政治的影响力与能见度前所未有的提升,马华与民政在沙巴势力微弱,在砂拉越没有选区,加上印度国大党保持2名部长,2名副部长,一名人民进步党和非政府组织兴权会主席瓦达慕迪,印裔在内阁有6名成员,华裔代表不仅最少,仅有的两名也是不谙华语,对华裔文化习俗认识不深,甚至打从一开始就不以华裔代表自居的英语圈华人,未来马华即使赢回308时的15席,甚或赢得更漂亮,要取回原数额的内阁人数将面对成员党“拿到了就不放手”的挑战。

与此同时,国阵或巫统虽然在民族性有别和“恩庇”政策等因素下稳住并成功吸引回不少的巫、印裔乡区票源,但城乡巫、印裔的投票倾向出现分道扬镳式分裂的情况却不容忽视,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未来是否还能以“惠民”的“恩庇”政策牢控乡区巫、印裔选民的选票值得关注。巫统在不敢寄望华裔与城市选票的情况下,为了生存必然想尽办法稳住现有的支持,“土著经济政策”的推出也许只是更多照顾土著政策的第一项。从副首相兼教育部长慕尤丁不以奋力求学争取优良成绩勉励土著学生,反而以研究让未考获一等学士学位的高等教育贷学金土著学生也享有奖掖回应巫统党员的要求;凯里在在最近巫青大会上致辞时也一改过去数年以开明形象示人的态度,不从绩效反从种族角度对私人企业呛声,要求委任土著主管等,足以证明巫统正以“讨好”回报土著的支持,以扩大“恩庇”稳住土著票源。

另一方面,在宣传口号上对准巫统,强调巫统的霸权,实则绕个圈子打击并凸显马华与其他国阵华基政党“当家不当权”的民联,尤其是行动党则势必因离执政尚欠箭步之遥而继续加强火力,马华目前的情境可说是背腹受敌,四面楚歌,“屋漏偏逢连夜雨”的情况在未来将让领导层疲于奔命。

换言之,马华已不能像过去一般,以过去曾经为国家和华裔立下的汗马功劳要求人民的支持,改革与重建马华也不能单靠一人,而需一组人,而这一组人除了即将产生的中委会成员,也必须包括中委会外的贤人能士。
 
未来的马华总会长除了必须有丰富的实战经验,还得有接受自己并非万能,能容人、用人的胸襟;有冷静、容忍与耐力的特质。当选的马华总会长的第一件事当然也绝对不能是其中一位候选人所说的“与林冠英辩论”,因为总会长不是辩论队队长;一党之尊更决不能表现的犹如“斗鸡”,更不应该以“口舌”之争为首要工作,反应是实实在在的扮演运筹帷幄,启动改革与重建马华的角色,否则马华只需从大学中把所有的金牌辩手都网罗进党即可,还需大费周章的投选下一任的领导吗?

马华眼前的路不会是坦途!需要的是方向与坚持、稳健,一步一脚印,慢慢的从谷底爬出来!

有一个老鹰的故事说,老鹰一生寿命可达70岁高寿,要活那么长,牠在40岁时必须做出困难却又十分重要的决定。因为届时牠锋利的爪子开始老化,无法有效地捕抓猎物;牠的喙变得又长又弯,翅膀开始变得十分沉重,振翅高飞的雄风不再。这时的老鹰只有等死或接受痛苦而漫长的150天“修炼”两个选择。牠必须费尽全力飞到一个绝高的山巅,筑巢停留于悬崖之上,开始过苦行僧般的生活,首先用牠的喙用力击打岩石直至完全脱落。然后,静静地等候新的喙长出来。新喙长出后,老鹰就用牠新长出的喙把脚指甲一根一根的拔出,新脚指甲长出后,老鹰再用指甲把沉重的羽毛一根一根拔掉,5个月后,新的羽毛长出来了,老鹰“脱胎换骨”,再次振翅高飞。马华诸公也许可以老鹰的故事自勉。

周美芬 20131213

 

 
 

Tuesday, December 10, 2013

周美芬宣布竞选马华副总会长文告

 
是非分明,大我先行;信守承诺,讲到做到!
 
由于肯定马华的斗争目标与为国、为民、为族群曾经作出的贡献,加上难舍同志情,20104月当我辞退所有的官职与主要党职后,我依旧保留了马华党员和支会主席的身份。
我虽然因为对某些原则的无法妥协与对信守承诺的坚持而离职,但我尊重民主票选的领袖,衷心的希望党能走出308的阴霾,因此在没有担任重要党职与官职的日子里,我以“局外人”的身份聆听民意;以党员的身份关注我党的每一个发展;我重回校园,以硕士生的身份翻阅了一些有关马来西亚独立前后百年历史的书籍。过去的三年里,我的心情随着党的起伏时而振奋,时而低落,振奋的时候少,忧虑与痛心的时候多。
马华作为国内代表华族的主要执政党,党的目标是赢取大选,取得执政权,因此505大选前的8个月,我低调的投入了为党与国阵属下数十个国州选区的基层助选工作,没有参选的我在提名后的15天竞选期和候选人一样工作至54凌晨,当天从柔佛回到家已是55日的凌晨三,四点。
在一般人眼中风光的当官时期我选择了离开,今天,在马华陷入建党以来最低潮的时刻,我却选择了重回马华。享受了三年轻松而免于公众检验的生活后,这个决定并不容易,但,身为马华党员、自诩为知识分子的我在这个时刻又如何能独善其身?改革马华,重建马华的工作已是当仁不让应该全情投入的事情。否则读书何用?从政何为?
参与党选是一项非常严肃而庄重的事情,竞逐党职是为了取得“在其位,谋其政”的授权与合法地位,以落实协助党、重建党,进而捍卫族群、建设公平、民主、进步的马来西亚的目标。今天,我决定参加马华党选,竞逐马华副总会长的职位,正是带着愿意献身为党的重建贡献一己力量的决心,希望有机会把过去所累积到的经验、观察与思考所得,落实在我党的改革与重建工作上。
我认为,马华主要领导层和中委,除了应该在总会长的领导下,和其他中委会成员结合成一个团结且目标一致的团队,也同时应该是一个有见地,有独立思考、有策划力、有执行力,也有监督力的党代表,中委会里的每一个成员必须紧记自己是在获得同志们的委托下进入领导层去协助落实健党、建国、爱民、护族理念,与此同时在必要的大是大非情况下,发挥监督与确保中委会作出正确决策的角色。因为党的终极目标是为党、国、民族,因此党领导层从总会长以下全体中委的终极目标一样是为党、国、民族,最终一切应以党、国、民与族群的大我利益为重。
除非我们对候选人有深刻的认识,否则,中央代表投选中委与领导层时往往参考他们所提出的参选宣言。因此每一届党选,竞选总会长者总会提出洋洋洒洒的竞选宣言,可惜的是,往往这些宣言在党选后就被遗忘了,很少党员把候选人的竞选宣言保存下来进行检验,导致宣言的功能往往只是为候选人粉饰,这是荒谬与不能被接受的。因此,我们必须落实“讲到做到”的精神,而我若获选,我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密集跟进,确保总会长所带领的领导层履行竞选宣言,落实承诺。
对于那些一再催促我表态竞选的同志们,我迟至今天才作出宣布,让大家久等了,我谨此致歉,这是因为我必须很慎重的自我检验,检验自己是不是有这个决心在党最低潮的时刻和党同志们同甘共苦;我是不是有一套协助党和重建党的理念,而最重要的是不是有足够的和我一样愿意为党服务的同志。个人力量小,众志却可成城。通过了无数次的自我检验和对时局的分析后,我今天庄重而谦虚的宣布竞选马华副总会长职,希望同志们给我机会在党的改革与重建中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我承诺,我将竭尽所能委身奉献。
 
周美芬
20131210

Chew Mei Fun Contesting for MCA Vice President Press Statement

 
Distinguishing right from wrong; People before self;
Keeping promises; and walking the talk!
 
When I resigned from all government and official party positions in April 2010, I remained as an ordinary member and branch chairman of MCA in recognition of the goals for and contributions of MCA to the country, the people and community; in addition to a heavy heart which made it difficult for me to leave behind the relationships I have built with fellow members.
I resigned out of principle and to keep my word, but I have always maintained my respect for the leadership elected by the central delegates through the democratic process, with a sincere hope that the party will rise out of its low ebb of 308. During this period when I have not held any important positions in the party, I have been listening to public opinion and have also paid attention to every development in our party. I went back to University and in my post graduate studies read somewhat with regards to the history of Malaysia pre and post-independence. In the last three years, my frame of mind has fluctuated in accord with the party; sometimes I felt very excited and other times I felt rather depressed; there were less exciting moments too, but for the most part I just felt worried and distressed.
Being one of the main Chinese representative parties within the ruling coalition, MCA’s goal was to win in the General Election. With that in mind, in the eight months leading to the last 505 election and including the 15 days after nomination in which I was not named, I worked hard and contributed quietly on the ground in many of the MCA and Barisan National constituencies’ election campaigns. On the day of the election 5th of May, I only reached home from Johor after three in the morning.
I chose to resign at a time one would consider high office, and today, while MCA is at its lowest point since the days of our founding fathers, I have chosen to make a return. After enjoying a season of relaxation out of public scrutiny, this decision has not been easy. However, as a member of MCA, and from what I have learnt and experienced, how can I just stand aside and watch all that is happening to the party?  The work of reform and rebuilding MCA should rightly be my whole hearted focus. Otherwise, why study? What’s the point of politics?
Participating in the party elections is a very serious and solemn matter. To contest is to obtain a legitimate mandate from the delegates to help reform and rebuild the party, which leads to protecting the people, and building a fair, democratic and progressive Malaysia. Today, with a heart ready to devote myself to the party, I humbly offer myself to contest in the coming MCA party elections for the post of MCA Vice President. I hope to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play an effective role in the rebuilding of our party through the experiences, thoughts and observations I have accumulated.
To me, each of the leaders and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MCA should not only form a united leadership and work towards a common goal; they should also represent the party as one who has wisdom, independent thinking, planning ability, and management, implementation and supervisory skills.  Every member of the central working committee must remember they are entrusted by their colleagues as representatives of the leadership to strengthen the party, develop the country, work for the people, and protect the community. In major issues, the central committee must oversee and ensure that they make the right decisions. The party exists for its members, for the nation and its people, so the ultimate goal of the party leadership and all its members is none other than the nation and the people. The people and nation’s interests must always come first.
Unless we have a thorough knowledge of the candidates, we will otherwise vote with reference to the manifesto the candidates present. Therefore in every party election, those campaigning for the President’s post always make eloquent manifestos.  Unfortunately, we often forget their manifestoes after the election. There are very few who would save their manifestos and do an audit, which has led to a situation where the manifestoes become the candidates’ personal whitewash. This is ridiculous and unacceptable. Instead, we must uphold and practice the "walk the talk" motto. And if I am elected, one of my main tasks will be to implement intensive follow up and ensure the leadership under the President fulfill and realize the election manifesto and commitments.
For those who have repeatedly urged me to declare my intentions in this election, I apologize for keeping you waiting for so long. I have taken the time for self-reflection, to ask myself whether I’m ready to go through the thick and thin in this difficult moment of our party. Would I have any ideas to contribute to our rebuilding? Are there colleagues who share the same vision and are willing to work together? Personal strength is limited but together we can build a nation. After endless self-evalu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today, I solemnly and humbly announce my decision to contest for the MCA Vice President post. I hope you will give me the opportunity to play a role in rebuilding the party. I promise I am committed to do everything I can to contribute.
 
Chew Mei Fun
December 10, 2013

Saturday, November 30, 2013

《海纳百川与来者不拒》


星洲日报《允执厥中》第七篇
经历了308505两届大选空前惨败的马华,在面对士气打击、党资源萎缩的情况下陷入党内长年纷争不断的泥沼,不只人民对这种无休止的扰扰攘攘厌恶不已,回归“和谐”与“团结”几乎已成了全党上下一致的渴望。大家都不願看到即将到来的党选出现斗垮斗臭,你死我活的局面。在“爱民主,更爱和谐”的情况下,相当部分的党员甚至呼吁党领袖以“排排坐吃果果”的方式,协商出一个容纳各派人马的阵容。

顺应上述要求,为了宣示自己的容人之量和团结全党上下的诚意,“海纳百川”这一句成语于是成了近期马华领袖最常挂在口头上的一句话。很自然的,这句话出自不同人的口里往往让听者有不同的感受。有些听来顺耳,有些却怎么听都觉得别扭,原因是发言者过去的所作所为成了人们检视并怀疑其言行是否一致的指标,也对“真团结,真和谐”或是“伪团结,伪和谐”产生悬念。

 “海纳”两字见于东晋文史学家袁宏的《三国名臣序赞》文内一句:“桓子新论曰:老子其心玄远,而与道合。形器不存,方寸海纳。”,此处“方寸”指的是“心”,而“心”则需如老子之心能与“道”合,因此 “海纳百川”的意思是符合“道德、正义、真理”的心胸宽大,如海洋般能纳百川
 
      后来两广总督林则徐写了副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其中“有容乃大”,出自《尚书》;“无欲则刚”,出自《论语,足见“海纳百川”虽短短四字,但其义深远,是对自我要求的一种待人处世之道,是一种“无欲无私”能容忍所不能容,刚强正直、刚正不阿的高尚品格。

除此,《史记,李斯列传》内还有一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意指泰山因为土壤的堆积,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河流海洋因为溪水川流的汇集而成就它的深;身为国君者亲近百姓,因此能展现他的美德。再再证明凡是和“海纳百川”意义相近的古语名言,最终均和“道”与“德”脱离不了关系,终极意义都展现了个人对高尚品格的追求与向往。

“海纳百川”就领袖个人而言是组织属下所有的成员,不论其背景,优劣,派别均能包容,是包容不同,是包容一切,然而,如果广义的借用于诠释投选领导层的指标时则需有另外考量,因为川流有细、有粗、有急、有缓、有清、有黑、也有浊,以“海纳百川”的方式投选领导层,纳的如果尽是清流,则海深、海阔、海水清澈;纳的如果是清、黑、浊互相参杂,则必然是一海的浊水或污水。因此在“纳”与“不纳”间的拿捏还得考量。

然而,有党必然有派是无需矫情否认的事实,各派中人也必然好坏参杂,派系分明是因为理念不同,行事态度不同,重点在于大我目标一致,因此“海纳百川”用在组织上,指的应是不分派系,海纳贤德良才。换句话说,在千万条川流中如何择其善者,最终的决策掌握在有选票的中央代表手中。

 在马华陷入谷底,急需改革的当下,领袖德行与对党前途的无私承担,尤其重要,德行保障决策合理,合情,合法;无私承担则确保免于私利滥权和全力以赴。易经有言:“否极泰来”,只要改革自强,马华的未来只有从谷底反弹,未来只会越来越好,现在,急需的只是一个无私承担的团队。
                                                                    
                                                                                                周美芬 29/11/2013

Wednesday, November 20, 2013

《是壁画、涂鸦还是写实?》


《星洲日报.观点》《允执厥中》第六篇


这几天闹得热烘烘,引发新山市政局与人民对立的陶宛艺术家尔纳斯画作“转角遇到匪”事件,勾起了我多年前的一个回忆。
当年由于属下选区罪案频仍,在受邀参与美国国务院国际访问者计划时,特别提出了向该国学习如何防治社区罪案的参访要求。抵达德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San Antonio) 后,我访问了该市警察局,除见识了警局内由一名警员,一名社工和一名辅导员三人组成,专责处理家庭、儿童与性暴力的单位外,还特别安排了一名警员以警车带我参观该市的社区和居民协会组织,介绍了警民合作防范罪案的方式。其中令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他指着一座废置建筑物外那道被涂鸦者画得满满的墙说:“和居民一起清理这些被涂鸦的墙是防范罪案必须重复进行的工作。因为这些涂鸦的地方往往是罪犯的聚集点。”
确实,墙上色彩鲜艳得透着暴力感的涂鸦让人看了很不舒服,加上废置的建筑物容易匿藏,是需要清理的。
当然,以那面墙的涂鸦和尔纳斯“转角遇到匪”的画作比较是不妥的,最大的不妥在于前者滋生罪案,后者嘲讽罪案;前者有碍观瞻,后者却道出了人民心中的忧虑,甚至有警戒人民出入小心的效用。作画者的用心和所产生的社会效应截然不同。但从法理角度而言,却同样是在未经申请下的墙上“涂鸦”而非经申请批准的“壁画”。

一幅涂鸦为什么引起如此巨大回响,原因不言而喻,包括了人民对槟城壁画增添城市美观与旅游价值的向往,而更重要的是画的内容深深的道出了人民心中对治安不靖的愤怒,但耐人寻味的却在于无论是立法者、执法者、评论者和人民都只从“感性”和“政治”的角度回应这起事件,刻意或非刻意的忽略了“法律”的角度。
首先,是市长不从画家没有申请准证,触犯了法律说明与执法,却以有损城市形象为由,清除壁画;其二,负责柔佛州旅游、贸易及消费事务的州行政议员更是别出心裁,呼吁在壁画的匪徒后补画警察,他的建议不但有损州议员身为立法者应坚持依法行事的准则,也揭露了他对艺术的无知;其三,几乎所有的评论者都侧重从罪案与艺术角度论述。
我认为市长不以“法”决策,而以“有损形象”为由,反映了他对管辖下城市罪案的“欲盖”却“弥彰”的恼羞成怒;而行政议员的建议则显示了他为“讨好”人民但又惧于被州政府认为“赞成或承认新山罪案严重”的“罪名“所采取的“折中”乡愿态度;而评论者不提罪案,则是非不懂而是刻意忽略,因为对他们而言“严厉批判罪案”比依法对付揭露罪案严重的画家更为重要。
这起事件的终极问题在“治安”而非“艺术”,亦非“法律”,但偷、盗、拐、骗是罪行;未按法律申请而擅自在墙壁上作画同样是罪行。感性抒发,可以让人心舒畅;维持社会次序的法理却不得忽略,因此法、理、情兼顾的做法应该是对画家依法罚款的同时,促其并助其补作申请,然后批准,进而保留。
艺术无价,应鼓励而非扼杀,但社会次序亦须捍卫,否则不管画得好不好,大家都来画,而且画的都是人民的心中话,先例已开,有法等于无法,万一全都不能清除,那可如何是好?
 周美芬 20131114

Saturday, November 9, 2013

《秀外慧中 风华策动》——周美芬谈女性在马来西亚社会运动中的作用

 
发布日期:2013-09-29

9月26日,“北京大学华侨华人研究讲座”2013年度系列之五在北京大学举行,马来西亚马中文化艺术协会秘书长周美芬女士应邀作了题为“女性在马来西亚社会运动中的角色”的精彩讲座。周美芬女士先后担任马来西亚国会议员、上议员,马来西亚妇女、家庭及社会发展部副部长,马华公会妇女组主席,并曾荣获“马来西亚十大杰出青年”奖、雪兰俄苏丹册封拿汀巴都卡勋衔,在马来西亚具有影响力的各家华文报刊、杂志上开设专栏并发表时评文章数篇。
  
讲座分为两部分,首先,周女士向大家简要介绍了马来西亚的主要社会运动及其发生背景。她认为,马来西亚的社会运动实际开始于建国前,为大家所熟知的包括1947年陈祯禄领导的、反对马来亚联邦宪制的华人总罢市,1950年代延续至今的华文教育运动、1960年代的职工会运动等,然而由于政府的干预和施压,社会运动一度低迷。1999年的“安华事件”使马来西亚社会运动得以复兴,并促成了关注司法、贪污、朋党等非族群和非宗教议题的“烈火莫熄”(Reformation)运动、关注选举透明公正的“净选举”运动、关注司法委任公正的“正义之行”运动,等等。周女士认为,马来西亚快速城市化、年轻一代教育水平提升、政府立法确保网络言论自由、信息多元化和资源共享是社会运动再起高潮的重要原因。
 
其次,周女士分析了妇女在这些社会运动中所起到的作用。她指出,女性从不曾缺席社会运动,现在活跃于马来西亚社会运动的妇女组织很多,包括妇女援助机构(Women’s Aid Organisation)、妇女醒觉中心(Women’s Centre for Change)、马来西亚妇女行动协会(All Women’s Action Society),等等。这些组织既有全国性的,也有地区性的,许多组织并不仅限于维护妇女权益、使女性免于暴力、反对性骚扰和歧视等,它们关注的议题实际更为多样,横跨政党、宗教和族群,同样追求诚信与责任、自由与人权、公正与公平、民主与平等。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随着马来西亚社会运动的蓬勃发展,许多女性领导者脱颖而出,如参与维权案件和劳工运动的林碧颜、为争取马来西亚独立和创办女教师职工会的拿督拉沙玛布巴兰(Datuk Rasammah Bhupalan)、争取废除“内安法令”的艾琳·萨维尔(Irene Xavier),出任妇女行动协会主席和创立妇女力量组织的艾琳费·南德斯(Irene Fernandez)、前首相马哈蒂尔之女、积极投身争取妇女权益和防治艾滋病运动的玛丽娜·马哈蒂尔(Marina Mahathir),等等。这些女性领导者大多出身中上层家庭,接受英文教育,具有海外留学背景和国际视野。
 
此外,华语圈的家庭妇女们也同样积极投身马来西亚社会运动。这些以家庭和孩子为生活重心的母亲,正是通过网络等多重媒体进行沟通和交流,进而才促成维权参政意识觉醒并积极参与“净选盟”运动。
 
最后,周女士认为,马来西亚的女性社会运动主流是英语圈知识分子,相较华语圈的妇女,她们更加专业化,在组织和参与公民社会运动的深度、广度和参与度上都更胜一筹。
 
周女士的讲座引发了在座嘉宾和观众的强烈反响,与会人员就包括脸书(facebook)在内的网络媒体在女性参与社会运动中的作用、社会运动中族群政治背景的影响、华人女性接受中英文教育的语言和价值观差异对她们进入主流社会的影响、马来西亚女性运动与西方女权运动的差异与联系、女性社会运动是否有西方政府支持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讲座由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华侨华人研究中心主任吴小安教授主持,马来西亚驻华使馆文化参赞李铭升、二秘李文勇,中国华侨历史学会顾问、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梁英明,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秘书长、《华侨华人历史研究》主编张秀明,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部分同志,北京大学各院系师生以及河北大学、国防大学青年教师代表共30余人参加了讲座。

Saturday, October 19, 2013

《充满争议的马华特大》


《星洲日报.观点》《允执厥中》第五篇
明天的1020马华特大,表面看似谴责廖中莱与检讨马华不入阁议案,实则充满了蔡派为1222日马华党选探温,趁区会改选后成功发动多个州属大部分区会主席挺蔡之势,提早铲除廖中莱这个蔡派劲敌,同时希望推翻“不入阁”议案以合理化由蔡细历掌控的中委会解除“郑修强违反议决入阁的冻结惩罚”的意味。更重要的是,只要大会通过入阁,将让蔡细历在党选前取回“各级官职的分配权”,为个人或蔡派参加党选累积政治筹码。正因为如此,这个特大的举行充满了有违常理、有违马华党章、滥权和愚弄中央代表的争议。

 特大第一条议案第一段:“廖中莱拒绝接受和不尊重本身参与的马华会长理事会,以及中委会所达致的集体決定,例如纪律投诉个案等。”

 议案并未点明廖中莱应受谴责的具体罪状,只以“例如纪律投诉个案等”概括,从法理角度,没有具体罪状,控诉不可能成立,马华特大接纳议案并让大会投票,不但有违法理,也让人耻笑。与此同时,这“等”包括了那些个案?包括廖中莱等人为了捍卫马华特大“不入阁”议决而坚持不能解除郑修强入阁的冻结党籍惩罚吗?如是,那不但不应谴责,反而应该立案赞扬他在大是大非下坚持捍卫中央代表决策的精神。

提案第二段:“廖中萊无法履行第十三届大选马华全国大选筹备委员会主席职责,实施有效的战略和良好的媒体宣传,造成马华溃败,他的行为已经破坏党的形象,导致引发党的内讧。”,撇开环顾国际四海,大选失败向由党魁负责并引咎辞职的惯例不说,廖中莱担任的是“筹备委员会主席”,而蔡细历则是决定候选人、资源分配一手抓和最终送出三个马华选区,导致马华未战先败的决策人。那导致马华大选溃败的是决策失误还是筹备失误?答案是明显的。因此,如果廖中莱有罪,那在谴责廖中莱的议案前,应先列一条谴责蔡细历的议案。否则,有失公平。

“谴责”是一项“惩罚”,具有等同“弹劾”与“投不信任票”的效果,是纪律事件。法治社会在为任何人定罪前,必须经过慎密调查与提供受控者抗辩的机会,马华党章清楚列明负责这项工作的是纪律委员会,现在绕过了纪律委员会的听证程序,直接提呈特大让中央代表表决,不设辩论环节,否决了被告抗辩的机会,要中央代表在“听证”前作决定,等同滥用中央代表大会,要中央代表在蒙查查的情况下判案,与“愚弄”中央代表,陷中央代表于不义又有何异?开了有违党章的先例,也与马华党训中“创造公平社会”和“保障民主自由”的精神背道而驰。如特大通过谴责廖中莱,将抹煞廖中莱公平参加党选的机会。

除此,第二至四条议案已把当初列在同一条议案内的各级官职是否入阁拆开,尤其匪夷所思的是把“上议员和其他政府职位,例如医院巡查员及关联公司的任何职位”等性质、职权不同的职位列在同一议案,立案人的素质可见一斑。

更值得关注的是,和国家大选一样,从国会解散的那一天开始,内阁只是过渡期的管理政府,过渡政府的任务只在确保竞选期间政府运作顺畅而不能作出任何决策,因此马华党选程序开始后,现任中委会也只能扮演过渡时期中委会的角色,举办特大针对“入阁”与否作出议决是有违法规的。刚中选的中央代表的第一项任务更应该是投选新届中委会,而非在新届中委会成立,即党选程序完成前就参与特大,为党的政策作出决策。

马华领导人公器私用,党同伐异,把特大当成“权争”工具,把中央代表当成“权争”筹码,为1222日党选筹集政治筹码的议程已昭然若揭。马华的形象与未来,看来得靠已确定出席的2385名中央代表手中那一票来挽回了。

 蔡细历说,马华特大并非针对署理总会长廖中萊的报复行动,也不是为了让他蝉联总会长而铺路,而是要强化中央代表权力,确保马华更民主。这等于雇主把虐待员工说成训练员工的抗压能力,提升工作效率一样可笑。西方有一句名言: “if he can’t convince you, he will confuse you.”(当他无法说服你时,他会混淆你),是蔡细历这一句话和他过去几年许多经典言论的最佳脚注。

周美芬20131018
注:刊登时报章已删除红色的最后一段。

 

Sunday, October 6, 2013

《装睡的人是叫不醒的!》


星洲日报《允执厥中》第四篇, 2013年10月5日

99日,以马华署理总会长廖中莱为首的14名中委联署要求总会长拿督斯理蔡细历行使总会长权力在7天內召开特别代表大会,以针对中委会于95日解冻前组织秘书郑修强3年的党籍決定作出表决。
930日,20名马华中委也要求召开特大,第一条提案是严厉谴责署理总会长廖中萊,其中一个理由是“廖中萊无法履行行第十三屆大选马华全国大选筹备委员会主席职责,实施有效的战略和良好的媒体宣传,造成马华溃败,他的行为已经破坏党的形象,导致引发党的内讧”。

第一场特大要求把郑修强的命运交回给当初决定“不入阁”的代表大会决定;第二场特大则在有违常态和常理下,极具创意的把马华败选矛头指向署理总会长而不是领军拍板的总会长,但两项特大要求却得到了不同的对待,因此,订在1020日的马华特大将只讨论20名中委提呈的4条议案,而廖中莱等人的议案则已静悄悄的被丢进了掷纸篓。

 

93020名中委提呈特大要求后,ntv7 华语新闻的面子书上贴了数则相关讯息,其中一则颇耐人寻味:“动向备受关注的马华副总会长颜炳寿和王赛芝今日联同18名中委,要求召开特大,他们的派系立场正式浮出台面。详情请留意各节华语新闻。 


20名中委提呈要求召开特大的要求,ntv7 华语新闻的面子书为什么偏偏只提颜王两人?这则贴文的潜台词是什么?熟悉马华政治的人一目了然,无需多加着墨。

 

两天后,有位华团领袖通过面子书给我传了一则短讯:“我对马华公会的政治文化感不解。一个有醜闻,领导马华在第十三届大选几近全军覆没的领袖,也自己公开表明要下台的总会长,却能获得几个大州的区会主席公开支持竞选总会长职。我看儍了!真的!这些区会主席政治智慧在哪里?有羞耻心吗?真的要把马华毁灭了!”


正在思考这个问题时,有位朋友告诉我:“装睡的人是叫不醒的”。 


是的,如果一个原本清醒的人因为某种原因决定自我催眠,说服自己去接受自己当初斩钉截铁宣告不能接受的人和事,并想尽办法以“权宜之计”安抚属下支持者,而部分支持者又因为“私人交情”决定舍弃一些“普世价值”而“勉为其难”的时候,就是集体进入了“装睡”的状态,任你如何呼叫,甚至摇动他和他们的身躯,他们就是“不会醒”,不醒不是因为他们不清醒,而是因为他们不愿醒。不但不愿醒,可能内心还在不断的交战着为自己的不醒找原因。 


同样的,当全世界所有政党的老大在面对败选时都自负全责的时候,马华公会的总会长不自我承担,反而把署理总会长拉在一起已让人瞠目结舌,更让人喷饭的,竟然有20名中委干脆集体遗忘谁应负责而直接为需要负责者找了个廖中莱来当替死鬼,这种情况除了是“集体装睡”,还能有什么其他更好的解说吗?


很明显的,在全国大部分的区会主席都表态支持蔡细历蝉联后,声势上,廖中莱确实不妙,大部分的报章评论也普遍认为廖中莱派系处于下风,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大部分的马华中央代表在投票时会以区会主席的指示为依据,因此只要掌握了区会主席,就掌握了胜算。这种说法,放在平时是可信的,但放在马华活跃党员经历了505大选拉票过程的惨痛经历和惨败后,“马华需要全面改革”几乎已成为党内外共识的今天,认为蔡细历派系掌握了绝对的胜算也许是过于乐观的。

廖中莱的头颅在这种“集体装睡”的情况下被摆上了砧板,这一刀能不能如20位中委所愿砍下,还得看有多少人愿意和他们一起“装睡”。

按一般正义终得伸张的经验,“装睡”的人虽然不少,清醒的人应该还是占多数的!

 
周美芬2013103

 

 


 


 

Saturday, October 5, 2013


华侨华人研究系列讲座邀请周美芬访问 乔卫副主席会见
发布日期:2013-09-26
 
http://www.chinaql.org/sites/ql/c25/d_20130926162818828693.html


 

由中国华侨历史学会、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主办的“中国侨联华侨华人研究系列讲座”于9月24日在中国侨联机关七层会议室举行。马来西亚马中文化艺术协会秘书长周美芬女士应邀作题为“308与505大选后的马华公会——回顾与展望”的讲座。周美芬女士先后担任马来西亚国会议员、上议员,马来西亚妇女、家庭及社会发展部副部长,马华公会妇女组主席,并曾荣获“马来西亚十大杰出青年”奖、雪兰俄苏丹册封拿汀巴都卡勋衔,在马来西亚具有影响力的各家华文报刊、杂志上开设专栏并发表时评文章数篇。

 
 

讲座前,中国侨联副主席乔卫会见了周美芬女士,以及马来西亚驻华使馆文化参赞李铭升、二秘李文勇。乔卫副主席代表中国侨联对周美芬女士一行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中国和马来西亚两国之间文化的交流、互动、融合源远流长,广大华侨华人珍视和秉持祖(籍)国和住在国的优秀文化传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多元文化交流的活力与动力。中华文化与马来西亚文化都是人类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期待两种文化之间有进一步的交流,实现和谐共赢,共同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发展做出贡献。周美芬女士表示,很希望两国的文化机构、社团组织能有更多相互合作、共谋发展的机会。



周美芬女士的讲座从第12和13届马来西亚大选的情况比较、联盟/国阵失利原因、马华公会失利原因、各族选民流向、国家政治版图的改变、“308政治海啸”与“505城市海啸”后的马来西亚政局与对马华公会的冲击、国阵与民联的比较、国家政治氛围的转变、马华公会如何回应9方面展开,全面介绍和梳理了马来西亚的政治生态。首先是有关第12和13届马来西亚大选的情况对比,马来西亚独立56年以来所举行的13次大选中,执政的联盟/国阵仅3次失去国会2/3优势,分别是1969年、2008年(第12届大选)、2013年(第13届大选)。在比较和分析了联盟/国阵与马华公会失利的原因后,周美芬女士对三次大选中选民的流向作了梳理。接下来她重点分析了“308政治海啸”与“505城市海啸”后的马来西亚政局与对马华公会的冲击,马来西亚的政坛在经历了2008年和2013年两届大选的冲击后,已出现一系列复杂深刻的变化。最后,周美芬女士分析了面对上述矛盾与变化,马华公会自身应如何应对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思考。


周美芬女士的讲座在听众中引起强烈反响。中国侨联顾问林兆枢提出,华人已在马来西亚生活多年,是马来西亚多元文化、族群政治的组成部分,马华公会的发展要从国家和政党内部两个层面考虑,应有为华人权益服务的意识,并引导华人社会既树立国家观念,为马来西亚的发展做出贡献,又要有民族根的意识。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所长赵红英、中国华侨博物馆副馆长黄纪凯、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吴小安、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丘立本就有关问题与周美芬女士进行了探讨。


中国侨联顾问林淑娘、朱添华,马来西亚驻华使馆文化参赞李铭升、二秘李文勇,《人民日报》海外版华人华侨部副主任聂传清出席本次讲座。中国侨联机关和直属事业单位的同志参加了本次讲座。讲座由中国华侨历史学会秘书长、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副所长张春旺主持。

Sunday, September 22, 2013

柔霹微型华小合并?


今天(2012922日)的星洲日报封面报道: 柔佛和霹雳州教育局召见董家协献议微型华小合并,如果只出现在一个州,我们可以解读为也许该州教育局的官员不了解政府处理微型华小的方法,但两个州的教育局不约而同进行同样的工作,就不得不让人怀疑那是接受指示后的举动。

     长久以来,马华为了保障华小的存在,并采取各种积极的方式回应“消极”的大环境,以在获得董家教的同意下,搬迁微型华小到华人聚居的地方,已是情非得已,已是让我们马华与华社非常不忿的折中处理方式,今天在尚未采取任何有诚意的行动,按地方需求在在需要华小的地方建立新的华小前,竟然意欲合并微型华小,如果我们不制止的话,那等于华小的总数将进一步的减少。

今天,首相和副首相都已在巫统的党选提名后确定蝉联,这表示地位经已稳固,党内,他们已拥有了3年的时间进一步的巩固自己的势力,而在国家方面,505刚过去,虽然赢得并不漂亮,但也有5年的时间可以向人民展现领导国家的才华。

虽然我们了解也知道目前的马华面对严重的内部问题,我们拥有不尊重民主和不符合华人对马华领袖基本要求的最高领袖,我们也承认在表现上不如人意,但如果今天首相或巫统将华人对民联的支持简单化诠释为“因为马华无法获得华人的支持”,而不愿意面对国阵长期执政所遗留下来,一直因为狭隘的种族议程所造成的华人民心背离和目前国家所面对的贪污,滥权等部分族群,全民厌恶的问题的话,在资讯流通无远弗届,乡区发展快速城市化,年轻一代马来人或土著已更具信心和更关注族群以外的大议题下,未来除了华人,未来对国阵背离的可能是全民,是不分城乡区域的全民。308局部区域的华裔背离国阵,505已不分区域,我们活在同一的天空下,年轻一代的跨族群对话在没有了语言障碍的情况下,日益活络,今天国家的进步,人民教育水平的提升,乡区快速的城市化转型,是由国阵所有成员党,包括共同促成的,是国阵的功劳,但如果我们成功的带动了国家的发展,全民的进步,但国阵和马华在治国治党方面维持了不思进取的旧思维,旧方法和的话,我们将在我们自己所带动的“进步”下被否决,遭受淘汰。我们拥有了如何发展国家的愿景,但却忽略了全球化下全球一体化的趋势,或人民跨族群的关怀,而不进行国阵合作模式、治国理念、族群团结理念的调整的话,马华将如大家所说般泡沫化,国阵也将面对失去政权的后果。
 
         马华已跌至谷底,只要全党上下愿意革新,所谓否极泰来,马华将会迎来更好的前景,马华不能等待巫统或国阵的改革,马华必须先自强,然后以马华的实力推动国阵的改革。马华虽然只是一个政党,但马华的兴衰决不仅止于马华党员的事,她攸关华社,攸关国家前途。

                                                                                                          周美芬 2013年9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