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anuary 30, 2012

《淘汰与存活谁说了算?》


南洋商报《道不远人》 第卅五篇 

昨天某报封面头条报道,国民团结及融合局总监阿兹曼大胆预言,今天仍然有其存在价值的土权会、兴权会和董教总将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逐步被淘汰。

该报根据阿兹曼的言论作了跟进报道,很自然的董教总两巨头和兴权会发起人马诺哈兰口径一致的都驳斥了各自组织将被淘汰的言论,表述用词也许不同,但都点出了各组织存在的意义在于对抗单元主义和种族权益不平等的政策。换句话说,只要单元主义和种族权益不平政策存在一天,有关组织就有存在的价值,但这似乎也同时在宣示,一旦单元主义和种族权益不平政策消声匿迹,这三个组织也极可能功成身退。除非,期间顺应时局发展而为组织的奋斗目标与方向进行调整、增值,否则被淘汰并非不可能。

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很多叱咤风云,为社会进程作出巨大贡献的组织与个人,许多这类组织和个人早已不复存在,但走过必留痕迹,历史功绩永垂青史,在不断的提醒我们前人走过的路,和我们应该从前人烙下的轨迹中学习,而学习的价值在于变革与前进。

因此我认为阿兹曼言论中需要获得关注的反倒是他所提出的“时代变迁”中那个“变迁”的概念。

308后国内政治局势改变,由数个多元种族政党组成的民联对以多个种族性政党组成的国阵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倾向于否决种族性政党存在价值的舆论日趋强势,尤其获得了社会上长期受到不平对待的少数种族的拥护。

然而值得玩味的是,虽然身属优势族群却长期被忽略或眼睁睁看着同族少数上层精英享受了一切利益,而自己却无从分享的土著也支持民联和反对巫统,但认为马华公会和被归为华基政党的民政党已可有可无(irrelevant)的看法似乎并没有用于形容巫统,这个现象是不是说明了土著并未反对以“族权”为目标的政党,他们拒绝的是没有公平对待所有土著而造成贫富不均的执政党,因此有ABU(“只要不是巫统联盟”)这个组织,但却没有“巫统可有可无”这样的舆论,反而却在308后出现了捍卫土著既得利益的土权会。

董教总、兴权会和土权会虽非政党,但和政治局势息息相关,政治局势发展对这几个组织的影响非但直接而且巨大。

倾向于走多元种族路线的趋势是少数民族在经历了以“族权”作为斗争目标多年依旧无法获得满意结果而得出的结论,当某方在大谈“族权”的时候,另一方也必然会全面戒备或甚至加入战围,它所造成的是种族间权益的拉锯与对抗。但当某方谈的是“人权”的时候,所引起的是同受压迫者的共鸣,这里面谈的是“人”而不是“族”的问题,制造的是枪头一致对外的效果,而不是族群间的拉锯。

认为马华民政在接下来的大选极可能面对更大打击的看法相当普遍,同样的认为国阵依旧执政,马来选民依旧支持巫统的观点也是主流看法,因此今天断言“马华或民政可有可无”或许还是太早(这个评断不以所得议席而以政局发展为依据),也许下一届大选的结果和紧接掌权者所采取的方向如何才能确定。

在我国走过了50多年的种族政治后的今天,如果我们选择漠视种族政治所遗下的影响,而错误解读局势,认为全民或各族都愿意公平分享的话,那无疑是天真,也是无知的。但从“族权”的争取调整为“人权”的争取却无疑是少数族群必须全力促成的,通过无针对性的方式争取改变也许才是我们的出路。

马华公会创党会长敦陈祯禄在独立前就已提出了“马来亚人的马来亚”理念,他甚至支持巫统创党会长拿督翁的多元种族政党独立党,只可惜他俩的先知先觉在当时未获重视。

顺应时局变迁而变革是被动,是后知后觉;预见时局变迁而变革是先知先觉;时局已变而不变是不知不觉!

无论是董教总、兴权会还是种族性政党如马华者是不是会被淘汰,取决于能否精确掌握时局和在阐述议题与争取公平的方法策略上作出符合时代需要的调整。组织能否继续存在不是阿兹曼个人说了算,而是取决于能否与时并进!


周美芬2012127

注:本文在刊登时编者删去了红色的文句,同时在分段方面作了调整,我不知道调整的原因,但总觉得原版较好,因此,此贴文乃文章原貌。

Friday, January 20, 2012

《谁能解开马来西亚的结?》


星洲日报《纵目乾坤》第卅五篇

    郑丁贤在其于本月16日发表的《见到小马哥》一文中,高度肯定马英九在淡化台湾省籍矛盾,让族群对抗缓和下来,使两岸关系改善,台海危机解除的贡献,并继而提出了“谁能解开马来西亚的结?”这个议题。

我相信“谁能解开马来西亚的结?”是一个大家都问的问题,而期望有一位领袖或一个政权能够解开马来西亚的结也是绝大多数国民心中共有的梦!

很多人希望掌权的纳吉政府能够扮演这个角色,而也同样有很多对国阵失望的人寄望标榜跨族群的民联能够担负这个使命。

可惜的是不断以操弄族群议题为手段尝试捍卫与巩固所属族群既得利益者,或自诩为民族英雄主义者和更多为了免受池鱼之殃选择静默者同时存在于两个阵营,以致我们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族群关系不断的遭到撕裂,基层人民的情绪因见识所限而轻易被鼓动,更令人担忧的是,因刻意操弄所产生的憎恨文化已延烧到了其他领域,单纯的慈善活动可以被曲解为影响叛教,连吃哪一个牌子的面包也被简单的一则短讯鼓动成了族群议题。

对于不公不义的事群起攻之,人之常情,但当我们在收到某些针对性的讯息时,有多少人能保持冷静?有多少人愿意花时间去探究讯息内容的真伪和多少成真,多少成假,真假混杂之间有没有刻意的误导?或知道实情的人是否有勇气或甘冒被扣帮凶帽子的风险而愿意仗义执言?

以面包短讯事件为例,如果真的涉及某商业利益因种族原因而被剥削的实情,如果大家真的认为那是巫统或甚至是国阵政府的不公政策所造成,为什么除了有关公司的一则说明广告,标榜跨族群公正公平的民联不说话?为什么没有人在这件事中愿意站出来扮演领导的角色?表面上这似乎是商业的恶性竞争,实质上在灌输政治印象上所产生的效应更大。

我想巫统或国阵当然了解这问题已无可避免的和国家族群政策挂钩,这个短讯打击了某家面包的销量,也同时加深了人民对政府的厌恶,如短讯有污蔑成分,为什么不说明,以讨回公道?相反的,如果是实情,那国阵可能因此无法自圆其说而选择静默,那标榜跨族群公正公义的民联为什么不乘机指正,严厉要求纠正?实情是什么?是谁在发这则短讯?发这则短讯的目的纯粹基于商业原因?还是发这则短讯的人压根儿不想纠正不公但却又希望以此打击对手?

也许你会说这是发生在我国众多事件中很小的一件,和其他事件比较起来相对微不足道,因此无需大费周章去捅这蜜蜂窝。但你不能否认这事件却赤裸裸的说明我们有的是想执政的人,却没有勇于解结的领袖。

大家都要执政,都说要做全民领袖,为了执政,内心里各有打算,有人在放火,有人或许自己不放火,但却刻意让火延烧,虽然都是小火,但都在玩火,今天我国的问题就是很多把小火在各处烧起,不消多久这些小火即将聚合燎原!

国阵当权,受到人民的集中检视,在众目睽睽下固然避无可避,民联在野,选择性挑议题处理,眼睛雪亮的人民也不应让他们轻易逃脱!

很多人说马英九太柔顺,甚至无能,但我却觉得他是最勇敢的,因为他在对严峻省籍问题挑战下的两岸政策是从不含糊的,他委婉但坚定的在3年的执政期间证明了两岸和谐的重要,多数票虽然减少,但却再次赢得了大多数人的肯定。

我想今天马来西亚朝野政党的最大问题是“执政大于一切”,因为双方都没有人可以清楚计算多少选民真诚希望全民平等,并以此作为投票考量?还有多少选民更注重自己族群的利益?功利心太重,决策自然顾前瞻后而进两步,退一步!

只要两个阵线都以执政为唯一目标,这两个政党都不可能是解开马来西亚结的人!

下一届大选,无需期望能选得一个为马来西亚解结的阵线,只需祈求越来越好!

周美芬17/1/2012

Saturday, January 14, 2012

《叫家人别当官!》


南洋商报《道不远人》第卅四篇
  
今日报章热点新闻除了妇女部部长莎丽扎宣布请假三周供大马反贪污委员会调查她是否涉及国家养牛中心计划丑闻外,槟州行政议员公布资产也引人注目。

这两宗事件显示了我国政坛正朝透明与问责方向迈进。看各报头条,我为曾经共事的前上司莎丽扎感觉高兴,因为面对并坦然接受调查是最好的回应方式,有没有涉及就让反贪污局去调查,无论是非对错,承担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另一方面,某晚报封面“林冠英身家过百万”的标题也很有“冲击”力,进入眼帘直接的感觉是:“天下乌鸦一般黑!”,但冷静下来,在二三十年前百万身家也许让人羡慕,但今天,随着百货价格上涨,薪金跳升,只要拥有像样一点的房子一座,就可归入百万富翁行列,现在的百万富翁实在算不了什么,也许坐拥四五百万才算富有,上千万才算富豪?

南洋回应有关事件,取题:“一些疑问、一些建议”的一则短评提出了多项疑问:“民联为何迟了四年才正式兑现这项竞选宣言。。。。毕竟我们不晓得过去几年来,有哪些人已转移本身的资产,也不肯定是否因为来届大选将近,民联才想起悬而未决的的一些事宜。”有关评论甚至还说,家属也公开财产更好!

我无意为民联喊屈,同样的我也和该短评拥有同样的疑问,我甚至对其中一位最穷的阿都马利行政议员有点好奇,按他个人解释,当官前他从商,经历1986年经济不景时卖掉房子,之后再购买,但在1997年面对经济不景,又将房子卖掉。

照说精明或善于管理投资的商人在遭受过1986年经济不景打击之后,应该已经学乖,懂得如何让自己免于或减轻经济萧条的冲击,但阿都马利州行政议员不但从商而且还两度受经济萧条冲击而卖掉房产,至今仍无房产,内中原因可揣测和可供玩味的空间很大,按疑点利益归予当事人的原则,轮不到外人置喙,但对一个过去从商而今日掌管槟州国际贸易及消费人事务委员会的行政议员,对期望政府在国际贸易交出好业绩,甚至确保居者有其屋的人民而言感觉如何,就不好说了。

但我要谈的重点不在民联行政议员所公布的财产是否可信,要谈的是从上述两起事件中说明了一点,今天如果你要从政,请准备接受赤裸裸的检视,不只是你个人,还包括了你的家人和亲朋好友。

倪可敏口才了得,纵横各场补选和大选的群众大会,是行动党群众大会的压轴重炮手,多年来他以正义凛然,清清白白之势,冷嘲热讽国阵的各种弊端,听得群众拍烂手掌,近日他自己的太太也卷入了获得政府合约的风波,我对其太太的是否以合理途径获得合约不质疑,同时姑不论议员或官员家眷“不能”或“不应”参与投标政府合约的“普世”看法是否公平,但作为政治人物,他在严词鞭笞对手的同时,这次是不是也太不小心了呢?

过去当官威风凛凛,今日用“四面埋伏”来形容也许更贴切。未来,如果家人要当官,而自己要做生意,我想我会想尽办法叫他/她别当官!因为他/她一当官,我赚的钱都是黑的!


无论如何,今天民联正值当红盛世,雪州行政议员公布财产后,虽有质疑,但没有来自各方的穷追猛打,槟州民联行政议员公布财产,民间虽然也有疑问,但预料也只吹皱一湖春水,泛起涟漪片片而不至于巨浪翻腾,除非有心人刻意刁难,否则应该是利多于弊的。

周美芬
2012113

Wednesday, January 4, 2012

《从RPK 失去诚信谈起。。。》


星洲日报《纵目乾坤》第卅四篇

从开始对巫统与其领导的揭秘和严词批判,到最近一再的修改“口供”,RPK 拉惹柏特拉早已失去诚信,所说的一切已不再可靠!但吊诡的是我们看到舆论界一篇又一篇批评他“纠正”“供词”的文章,几乎都一面倒的倾向于相信他之前所说而怀疑他最近所言。
冷静分析,这无疑是一种在逻辑上推导出互相矛盾但表面上却又能自圆其说结论的悖论现象。

按常理,当一个人的诚信出现问题,他所发表的,至少所发出的对社会或他人足以造成影响的言论都已不足采信,但决定人们相信什么和不相信什么往往取决于主观情感情归何处,而这种悖论现象的出现,也正好同时反映了深层实相是人们对掌权者既定而根深蒂固的负面印象与对权威的怀疑。

政府和人民的关系与夫妻关系异曲同工,国阵执政五十余年,靠的是人民的支持,从爱你爱到非你莫属到需要多一个选择,这期间必然经历了一段情感上的挣扎,犹如夫妻从新婚情深不渝,到相处后或因恃宠生娇,或因陋习如洋葱片片掀开,到日积月累成了再也抹不去的成见,情感上不再有依附,越走越远,而最终变心或主观情感另有所系,过去种种的好已然忘却,留下的总是种种的坏。所以上一届大选期间民联推翻国阵所有建树的一句:“五十年你做了什么?”深深地打动人心,或至少打动了无数华人的心。

以华教问题为例,教师不足,学校桌椅不够,民怨深厚,教育部被责理所当然,但当收到某报短讯:“XXX独家:拜大选跫音所赐?槟州华小今年罕见的没面对师资短缺问题,教育局一早安排好代课老师给面对师资不足的学校。”时,这对近来被华小师资问题缠得焦头烂额的魏副部长来说除了啼笑皆非和苦笑,我实在想不到他还可以有什么其他感受。

得罪了全国,让全国华小为教师不足担心,却单单解决目前强风撼也撼不动的民联槟州的教师问题,如果这真是教育部为了助国阵赢得大选的“策略”,这个军师一定得送去打靶!

五十余年来,国阵真的什么都没做吗?这是一个让国阵愤愤不平但却总是越辩越不讨好的课题,因为这已不关乎你做了什么或做了多少,而是现在人民眼中充斥的是你做错的,你做不好的。这种主观情感的归属让你无论以实际行动展现了多少改革与转型的诚意,只要一有弊端再现,你所作的百样好事抵不过你或你的团队所犯下的一个错误,而这也就是为什么内阁改组消息甚嚣尘上的原因了,因为姑不论纳吉是否真有改组准备,但砍脚趾避沙虫,尽速摆脱负面影响,把人民目光导回政府转型良政已是大多舆论公认的方法了。

然而,不禁要问的是,华教师资不足问题存在多年,转型中的政府难道就没有把师资不足“转为”师资充足的能耐吗?是官员的小拿破仑心态,还是有其他原因呢?

转型的最大挑战来自于扭转成见,而阻挡扭转成见绩效的挑战则来自某些责任人士或单位的既定思维与阻扰,内忧外患是国阵目前的困境。

如果说拉惹柏特拉的转舵与失信是巫统或某方面政治上的反制策略,那可以肯定的,期待拉惹柏特拉的失信可以为巫统平反,无疑于妙想天开,充其量只能取得“砍掉”一名对自己带来巨大杀伤力文棍的成果。


 周美芬 2012 14